《榆林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有一种精神叫拓荒

   期次:第2期   作者:吕政轩   查看:91   

拓,开拓,开创;荒,荒野,未知的领域;拓荒,就是开拓荒野,开创新的天地。


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新的探索,新的发现,新的研究,新的创造,都需要一种开创,一种拓荒。


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麦哲伦绕过好望角,是一种拓荒;郑和南下西洋,鉴真东渡日本,玄奘西游印度,也是一种拓荒。


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理,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,爱迪生的一项又一项新的发明,都是一种拓荒。


屈原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司马迁的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李白的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曹雪芹的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是一种拓荒。


贝多芬失聪时对《命运》的咏叹,阿炳目盲时《二泉映月》的绝响,聂耳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冼星海的《黄河大合唱》,也是一种拓荒。


没有拓荒,就没有人类的进步;没有拓荒,就没有社会的发展;没有拓荒,就没有历史的前进。


秦始皇横扫六合,汉武帝北击匈奴,成吉思汗饮马多瑙河,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是一种拓荒。


韩信“暗度陈仓”,窦宪“燕然勒石”,岳飞“直捣黄龙”,林则徐“虎门销烟”,也是一种拓荒。


“长城逶迤贯东西,绵延不绝数千里”,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,是一种拓荒。


两弹一星《东方红》,神舟飞船惊天地;“实践检验真理”探新路,“西部大开发”破坚冰,也是一种拓荒。


勤劳勇敢的陕北人民,自古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。


艰苦创业《走西口》,跋山涉水《赶牲灵》,是一种拓荒;与时俱进《西部放歌》,能源开发《黄土里冒出了一团火》,也是一种拓荒。


柳青探索《创业史》,路遥体验《平凡的世界》,是一种拓荒;榆林人民经济强市、生态名市、文化大市的建设也是一种拓荒。


治沙精神,就是一种拓荒精神:不畏艰难,敢于斗争,矢志不渝,开拓创新。


每一位治沙英雄都是一位拓荒者:陕甘宁边区时期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,力倡“多种一棵树,多养一只羊。”发动群众引水拉沙,在全县开展植树造林活动。全国劳动模范李守林,带领群众苦干加硬干,使过去无树无苗的小滩子,变成沃野良田、沙漠绿洲。长城姑娘治沙连,几十年奋战补浪河,在人迹罕至的毛乌素沙地开辟出两万多亩沙漠绿地。治沙英雄石光银,带领乡亲苦战狼窝沙,闯出一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,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。三八红旗手牛玉琴,继承丈夫未尽志,二十多年来先后承包治理荒沙十一万亩。治沙先进张应龙,在圪丑沟流域创立治沙造林基地,建苗圃、搭温棚,创出了一条沙地产业的新路子。弃商从林的杜芳秀,回乡创建“秀海荒山治理公司”,走上“公司加农户”的经营路子,让白于山区绿满山川。全国造林经绿化劳动模范漆建忠,支援陕北,投身治沙,编著了世界飞播治沙史上的第一部学术专著——《中国飞播造林》。还有“绿圣”朱序弼,从小矢志林业科研事业,多年来引种、培育、保护林木花卉植物1840多种,被群众和专家誉为“复苏植物生命的人”……


在治沙的进程中,每一次艰难地探索,都是一次拓荒,一次科学的拓荒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设立沙障,阻止沙移;四面围攻,拉平沙丘。六十年代,引水拉沙,改造良田;飞播种草,遍地生绿。七十年代以来,集体为组织,造林大会战。九十年代,三北防护林工程,沙水田林路综合治理,农林牧副渔全面推进。进入新的世纪,封山禁牧,退耕还林,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

拓荒,并不是无果的劳动,更不是无谓的牺牲。六十多年的艰难探索,几代人的顽强拼搏,榆林大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:如今的榆林,榆溪河、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,稻谷飘香;长城沿线林木葱茏,飞鸟成群;黄河沿岸绿树连片,枣果红艳……真可谓是“陕北锦绣画卷,塞上生态名市”。


治理自然界的荒漠需要一种拓荒精神,精神荒漠的治理同样离不开拓荒精神。


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往往表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:随地吐痰,口出移言;乱写乱画,乱扔垃圾;横行霸道,践踏草木;相互谩骂,打架斗殴。不尊老,不爱幼,不城信,不友善,不文明,不礼貌,不遵纪,不守法……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治理,久而久之,就会聚成精神荒漠,玷污人类文明,阻碍社会进步。


近年来,为了全面推进文明榆林的建设,榆林市委市政府以一种“拓荒者”的精神,带领全市人民开展了一项又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:组织“学雷锋自愿者服务”活动,“未成年人道德建设”活动;举办“文明榆林、诚信榆林、幸福榆林”微电影大赛,“书香榆林·缤纷四季”全民读书活动;开展“感动榆林”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,“榆林好人”“陕西好人”“中国好人”评选表彰活动……


在文明榆林的建设过程中,同样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拓荒精神的“文明先锋”。比如:全国道德模范——见义勇为模范任凤祥,全国道德模范——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贺军。还有:陕西省道德模范——助人为乐模范杨钝,见义勇为模范郝瑞强,诚实守信模范谢海琴,敬业奉献模范高琳,孝老爱亲模范段红艳……


经过数年的文明拓荒,榆林人及榆林社会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榆林,让外来人感到温暖的,是榆林人的文明素养:塞外古城,书香处处;邻里互助,社会和谐。让榆林人感到自豪的,是这座集中国爱心城市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模范城市、省级卫生城市、省级园林城市等多张名片于一身的城市,榆林,无愧于省级文明城市的称号。


“歌儿美,榆林美,《东方红》唱得豪情飞,人杰地灵好山水,你来了就不想回。”正如新编民歌《榆林美》所唱的那样,如今的榆林处处山清水秀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文明之风吹遍大地。


榆林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748次访问,全刊已有1846172次访问